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祝世宁院士工作站”2011年由淮安市科技局批准立项建设,以淮阴师范学院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科学院祝世宁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在站成员2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教育部“曾宪梓教师奖”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各1人。
研究方向
1.建立包含丰富材料器件、物理机理的器件模型。建立对系列关键参数的优化方法,提高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并最终在器件制备工艺优化中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关键问题是在现有工艺平台基础上融合材料芯片技术后,获得了与现有工艺平台基础密切关联的系统的数据库,建立考虑了所有主要物理机理的碲镉汞光伏器件模型。其中包括完善材料芯片技术、芯片特性分析和与现有工艺平台密切关联的碲镉汞光伏器件一维模型,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所获得的优化参数,最终可为MCT红外探测器件的整体性能提高提供有效保障。
2.磁、电功能材料研究。研究的 CoFe2O4—铁酸钴纳米线阵列具有相当大的机械强度、较高的矫顽力和适中的饱和磁化强度外,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也适合用作高密度磁记录材料;研制的铁性材料STO-钛酸锶,可以用作介电材料,磁电、高温超导等薄膜功能材料的衬底,以及在氧化物光电材料方面的潜在应用等。
3.计算物理与材料模拟。根据有关的基本理论,在虚拟环境下从纳观、微观、介观、宏观尺度对材料进行多层次的理论研究,以模拟超高温、超高压等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服役性能,进而实现材料性能的改善和创新设计。紧跟学术前沿和应用需求,利用基本理论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服役性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材料结构性能和物理机制,为实验制备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4、智能检测及仪器研究。以电子、测量及控制等学科为基础,综合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试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仪器仪表技术于一体,结合新型材料的现代检测技术为基础,瞄准新型智能仪器、智能监测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进行技术研发与储备,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工农业检测领域,促进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