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在坚持做强教师教育的同时,立足淮安是农业大市、河湖体系发达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处洪泽湖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与湖泊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牵头组建“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攻关,取得了系列引领性原创成果,在地方“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2020年,中心两次在江苏省绩效评价中获“A”等级。2022年,中心成功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别科研平台的突破。2023年获“第二届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体制机制
协同攻关凝聚发展合力
按照责权相应、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团队、高水平成果在中心的快速形成和凝聚,构建富有特色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一体化创新体系。中心坚持以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确立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战略与目标。建立以原创成果、创新质量和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重大任务为牵引,完善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机制、步骤、政策和措施,设立“团队集体攻关、揭榜挂帅、特殊任务专项”三类项目,根据不同协同单位的研发优势及擅长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形成了协同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快出成果的协同攻关格局。
聚焦国家战略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积极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农业区划以及湖泊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等科学技术问题,实施协同攻关。在国内首次克隆稻麦高产、抗逆、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等关键基因9个,协同育成“淮麦139”“淮麦52”等突破性作物新品种11个,累计转让2100万元,选育的“淮麦”“淮稻”系列品种在淮北片区占据主导地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地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率先证实第4—9次蜕皮为克氏原螯虾生长关键期,集成创新了河蟹快速育肥及蟹黄蟹膏色泽调控技术体系,创建的国内首家洪泽湖环境监测平台,连续11年编制发布《洪泽湖水环境监测与蓝藻预警年报》,被国家科技部门纳入国家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在江苏省洪泽湖渔管办等部门中得到实际应用,为地方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瞄准瓶颈难题
科技富农赋能乡村振兴
大力推进作物新品种、新产品的自主研发,推广生态种植、养殖等技术,快速带动农民增收。稻—虾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在环洪泽湖所有县区全覆盖推广,带动2.5万农户增收25亿元。研发的“水稻抗逆调控”等生态种植技术累计推广370余万亩,有效减施氮肥农药1.56万吨,新增效益24.7亿元;开发秸秆等绿色纤维素膜清洁生产工艺,年消耗秸秆50余吨,减少碳排放量约4.5吨,为控制环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重要支撑。撰写的“关于积极稳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建议”等5项决策咨询报告获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牵头获批江苏省现代渔业产业学院,组建6个助力团队,通过“派驻科技特派员”“专题观摩会”等形式,先后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50余次,技术指导农户1.2万余人次,相关技术服务与培训活动受到权威媒体宣传报道61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集聚资源优势
实现学科专业协同共进
学校充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集聚优势,将平台建设与学科、专业发展密切结合,有力促进了中心相关支撑学科及专业发展。生物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是全国师范大学中第二个通过的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成功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中心为依托,申报的“生物与医药”硕士点已正式获批,下设“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湖泊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三个研究方向,为中心新一轮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生态学学科获批省“十四五”重点学科(B类)。中心牵头建设的现代渔业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刊播媒体:中国教育报 刊播时间:2024年4月10日 作者:刘廷武 刘喜
媒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4/10/content_63768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