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访:排湖渔场缔造湖北河蟹养殖传奇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6/09/29 08:40:06 人气:

湖北仙桃排湖上世纪被围湖后形成了几万亩的国营渔场,后来改制,鱼塘承包给职工和渔民自营。因为每家承包面积较小,且养鱼效益日益下降,上世纪末,渔场领导带着渔民开始另寻出路,从此排湖渔场开始向“蟹场”蜕变。

今年,澳华集团与上海海洋大学、淮阴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的河蟹专家组走遍了全国河蟹主养区,全面的调研河蟹大产业。8月11日,澳华集团高级配方师向朝林先生,淮阴师范学院常国亮副教授一行来到排湖调研,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比较,究其成功原因 。随机抽样。母蟹均重达到1.2两以上,公蟹均重在1.6两以上,且大部分河蟹未蜕第四遍壳,这个阶段能达到这种规格,其整体水平远远高于湖北其他地区。注定今年又将谱写一个河蟹传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左到右:淮阴师范学院常国亮副教授,分厂莫茂方场长,分厂向晋明场长,澳华高级配方师向朝林

2014年以来,大部分蟹农的规格都在3两左右,且亩产达到200多斤,2015年有蟹农养出380斤的高亩产,且平均规格达到3.4两。这在全国都是一份骄人的成绩。通过大量走访观察以及和渔场领导班组的沟通,究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注重苗种,从源头抓起

湖北蟹农较多喜购买小规格苗种,同样价格,150只/斤的苗种要比100只/斤的苗种多50只蟹,很多蟹农认为购买小规格蟹苗可以省钱。殊不知这些小规格的苗有成活率低,懒蟹多,生长慢等问题。排湖渔场的蟹农大都在购买大规格的苗。他们认为同一塘苗里,大规格的苗有更强的摄食能力和活动能力,生长更有优势,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每年都会到华东各地考察,寻找合适的苗源。今天得知澳华集团正式涉足河蟹苗种产业,他们纷纷表示再也不用为蟹苗担心了。

2、 小塘养殖,精细化管理

一般每家池塘面积都在30亩以内,一家一年的生活就靠池塘了,要想赚得更多的,需要做的更好。他们把池塘分割成10亩左右大小,更好的对池塘,对水质,对水草精细化管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暴雨天气,其他很多地方塘口水草已经腐烂,但是他们的塘口水草依然很好,水质清新。低温季节,伊乐藻快速生长,高温季节开始腐烂,他们管理自有一套,他们使用控草壮茎肥,让草不会长的太高,且经常割去顶端,保证草头距水面在30公分左右。同时在池塘还在中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种类越多,环境会越稳定,越不容易被破坏。每家池塘都有清一色“水下森林”。很多人图省事,每天投喂一餐,他们坚持每天投喂两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水下森林:视野内可见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

3、 暂养分塘,密度合理

每年一月份,在华东购买蟹苗,以10000只/亩左右的密度在小塘暂养至第二遍壳蜕完,再转养至大塘,密度在1000只/亩左右。转塘前,温度低,蟹苗规格小,摄食量低,小塘更容易管理,且能够给大塘的轮叶黑藻等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以分厂向厂长塘口为例的养殖数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向厂长塘口打样的河蟹

4、渔场领导班组对知识的重视

多年来渔场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养殖水平提高,每年都会组织蟹农到水平较高的地方学习。还会引进专家教授给渔民授课,王武教授,陈孝宣教授,罗宇良教授等专家都曾经在排湖渔场留下过足迹。对于疑难问题,他们集中讨论处理方案,很多场领导都是不脱产的,这些方案会在他们的塘口试验。他们尝试微孔增氧,水车增氧等方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蟹塘微孔增氧

澳华集团今年通过对全国各地河蟹打样分析,发现今年河蟹生长周期整体滞后,往年第四遍壳已经蜕完,而今年即使在条件很好的塘口,蜕第四遍壳的也不多。澳华集团顺势而为推广和上海海洋大学共同的研究成果——第三代蟹安康壮蟹料,加强河蟹营养,积累能量,拉大骨架,让河蟹顺利完成生殖蜕壳。

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已经体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排湖蟹农们,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好饲料。在生长周期滞后20天的情况下,有了蟹安康壮蟹料,他们依然有信心把螃蟹养到3两以上。这将预示着排湖蟹农又是一个丰收年。

澳华集团致力于大河蟹产业的发展,打造“苗种+饲料+养殖模式服务+商品流通”一条龙服务,在每个环节为蟹农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河蟹产业发展助力。

( 摘自:2016-08-12 21:22: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