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资源 > 创新团队 > 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团队
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团队

团队概况
     以赵宜江教授为带头人的“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入选201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该研究团队依托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无机化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团队以及校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化学学科,通过多年的方向凝练和发展,围绕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化学、材料、化工、环境等研究背景的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的学术梯队。团队成员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并分别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获得博士学位,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以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中,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骨干教师2人。有5名成员分别被聘为南京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生14名。

研究方向
     团队以新材料和环境保护这两大战略产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面向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的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制备、表征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性能吸附材料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功能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研究;环境响应材料及环境监测应用研究。在高性能吸附材料设计及其应用研究中,基于地方特色矿物资源-凹凸棒石粘土,通过表面改性,进行凹凸棒黏土表面官能团的构造控制,实现凹凸棒黏土的可控修饰和功能化顶层设计,制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凹凸棒黏土基环境治理材料;针对水处理和气体净化开展吸附分离技术研究。在功能膜材料及膜分离技术研究中,以膜材料功能化为核心,通过有机接枝等方法,开展智能化复合陶瓷膜和抗污染复合陶瓷膜的制备研究;以功能膜材料为基础开展膜与光催化、絮凝等耦合集成新分离技术的基础与开发研究。在环境响应材料及环境监测应用研究中,通过对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修饰,在电极表面构筑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环境响应材料,实现敏感分子的固定、信号的检测和放大,为传感器的研制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带头人简介
     赵宜江,男,1968年9月出生,江苏沭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化学工程专业教学和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了多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淮安市科技发展项目。在Water Res.,J. Membr. Sci.,J. Hazard. Mater,, Sep. Purif. Technol.,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主编《化工原理实验》教材,参编《无机膜分离技术与应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淮安市科技进步奖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团队带头人。